冬至,是一年24個節氣中,最重要的一個節氣,也被稱為「日短」,太陽這天繞行到南迴歸線上,所以北半球白天最短,黑夜最長。
我們應順應四季來平衡身體所需
冬至過後,日照向北迴轉,白天愈來愈長,黑夜愈來愈短,氣溫也隨之從寒冷漸漸回溫,因此冬至在氣候上有從寒到溫的轉折意義,故古書經典上說:「氣始於冬至,周而復生」,也就是過了冬至,陰氣會盛極而衰,陽氣則自此開始旺盛,意謂春天即將回來。故唐詩曰:「天時人事兩相催,冬至陽生春又回」。
冬至除了是氣候上寒暑交替,與農務、農耕的轉捩點外,更是人體在養生上陰陽氣血很重要的轉變點,所以傳統習俗中,民眾會趁冬至到來時,吃湯圓應景,也會趁此進補。
為何選在冬至時分進補?由於以往農業社會,勞力支出較多,但營養補給往往不足,歷經春、夏、秋三季後,體力往往已透支過多,故須趁冬藏時,將全身精氣伏藏起來,用來修復五臟六腑的功能。古人觀察地球磁場與氣溫變化,到冬至之時,應開始依循自然規律,將陰液保存、陽氣長養出來,如此身體的陰、陽氣才能夠周全,陰、陽氣順後,就不致有陰氣內傷、腎氣內亂之問題產生。
冬至補對了才有調養功效。
正因為冬至為整個陰、陽氣轉變最重要的時間點,在這一天當中所做的努力,隔年皆可收其效,換句話說,如果冬至的調養是正確的,將有助於未來一年內的身體調養成效。
冬至進補,掌握4原則
與煲湯調理圓則遵循中中醫理論,調補4大原則:通、清、養、補。
所謂的通、清,就是不管原有是寒症或熱症的阻塞,一定要先把這些障礙物清理掉;所謂的養與補,是很確定非因障礙物阻塞,實屬真的能量不足,才施以調補。
到底冬至該如何進補,才不會補錯了更傷身?所謂的通、清、養、補,又該如何做?
1.通
首先,若你發現你每天排便並不順暢,舌苔厚膩,且精神常常萎靡不振,尤其中午過後到下午三、四點時,體力下降速度更快,但夜晚卻顯得人煩躁、極度疲勞且不易入眠,這是因為有痰濕熱代謝廢物,甚至有瘀代謝廢物阻塞在體內,而導致呈現出的假性虛象,這時你需要的就是「通」。
2.清
對於紅斑性狼瘡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僵直性脊髓炎等屬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來說,在冬至這天,需要的就不是補,因為反而容易造成自體免疫系統過度亢奮,患者需要的是「清」(以清為補)。何謂清?紅斑性狼瘡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僵直性脊髓炎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,絕大部份在血液中潛藏有過多的熱量無法排除,若適當地在冬至這天做些調
3.養
養與補有何不同?養彷如輕輕的、像噴霧般,補就如一桶水。以樹為例,養像是噴霧式的滋潤,補則像是倒水式的灌溉,關鍵在於程度輕重,同時也是技巧問題。而養最好的方式不一定是服用中藥,隨著現代醫藥進步,市面上有眾多種類的營養食品,就中醫時間醫學、天人合一的理論來看,若能適當地選擇自冬至這天起開始服用營養食品,將會有加乘的效果。
理,可收清除潛藏熱量之效。
4.補
趁冬至煮一鍋熱熱香香的東西來補,這方式固然不錯,但若從這天起開始用一些調理方法來補養,將更有益於身體。
而在日常起居方面的保健可遵循以下:
1. 注意防寒保暖。在氣溫降到0℃以下時,要及時增添衣服,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,又要柔軟寬松,不宜穿得過緊,以利血液流暢;
2. 合理調節飲食起居,不酗酒、不吸煙,不過度勞累;
3. 保持良好的心境,情緒要穩定、愉快,切忌發怒、急躁和精神抑郁;
4. 進行適當的御寒鍛煉,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其次運動量不宜過大,要在動中求靜。八段錦、太極拳、漫步等平和的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;
5. 嚴冬時節還要注意老人的低體溫,在寒冷的冬季,老人的居室應采取防寒保暖措施。
今明兩天可以來做我最愛的鹹湯圓了,這兩天上門的朋友們有口福囉~
今天你幸福了嗎?
想要更幸福記得來加入媽咪的社團,不能說的秘密都在這私密分享喔~
【煲湯媽咪幸福生活社團】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umamimastersoup/
想要找好康來這裡喔~
找不到想要的,問媽咪!
媽咪會為你量身訂製屬於你的幸福
【煲湯媽咪幸福優品】
https://shopee.tw/umamimall
若有不想公開的悄悄話
歡迎加媽咪的@line 悄悄說喔~
https://lin.ee/zUUGuXz